首页
首页 > 快讯 > > 详情

以虫杀虫 三亚试验应用“防虫网+天敌昆虫”防控豇豆蓟马

2023-04-21 07:13:53来源:南海网

原标题:以虫杀虫 三亚试验应用“防虫网+天敌昆虫”防控豇豆蓟马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4月20日消息(记者 利声富)“你看看,同一种植片区,左右两边的豇豆有什么区别?”20日,在三亚市天涯区槟榔村棹耀生态农业公司基地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郑礼指着两片截然不同的豇豆介绍,释放南方小花蝽等天敌昆虫的豇豆地,不仅豇豆品质好,而且采摘期也长。由此可见,采用防虫网+南方小花蝽等天敌昆虫的防控技术,豇豆蓟马防控效果明显优于化学防治。


(相关资料图)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郑礼在豇豆地里释放南方小花蝽。记者 利声富 摄

在天涯区槟榔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发现,同一片种植地,同一时期种植的豇豆,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边,农户常规种植的豇豆受蓟马和斑潜蝇等虫害侵入,采摘几次后就出现叶子枯黄,豇豆卷曲不一,收成也大受影响。另一边,采用天敌昆虫防控豇豆蓟马试验示范种植的豇豆,还一片绿油油,豇豆又长又直,架子的豇豆采摘后还陆续开花挂果。

种植豇豆,最头痛的就是蓟马防控。由于其体型微小,隐秘性强,迁移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比较难防。可危害豇豆花、果实,导致大量落花,豆荚畸形,商品性下降等。如果采用喷洒农药的化学防治,农药打多了,会影响豇豆质量,农药打少了,又影响豇豆产量,且采用化学防治也容易产生抗性。

图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繁育的南方小花蝽。记者 利声富 摄

为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豇豆病虫害防治效果,三亚除了推广在豇豆地安装防虫网等技术外,还采用释放捕食性蝽类等进行生物防治,以减少化学农药施用。

今年2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三亚市崖州区临高新村豇豆地,开展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南方小花蝽、明小花蝽、微小花蝽)笼罩筛选试验,在天涯区槟榔村棹耀生态农业公司基地开展网室释放天敌示范试验。

“你别看这些小花蝽这么细小,它对防治豇豆蓟马效果非常不错。”说着,郑礼拿出一瓶南方小花蝽,拧开盖子后,一只只小花蝽争先恐后地飞出来,然后钻进豇豆花瓣里寻找“敌人”。

“小花蝽找到蓟马后,将针尖似的嘴部扎入蓟马体内,用前足将其固定,迅速吸干它的体液。被杀死的蓟马只剩下一张空壳,呈干皮状。”郑礼介绍,根据豇豆蓟马的密度以及为害情况,每亩豇豆可释放400至800个小花蝽。每隔15天左右释放一次,一个豇豆种植季释放5次左右。最理想的是,豇豆刚开始开花时就释放小花蝽,这样可做到全程追踪。

“使用小花蝽后,豇豆的商品性要比普通化学防治高,采摘茬数也多,种植成本也节省一半以上。”棹耀生态农业公司技术员林明星介绍,豇豆地四周围装上防虫网,可阻隔蓟马的侵入。同时,配合小花蝽等天敌昆虫,达到绿色防控效果。豇豆病虫害发生率下降80%,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100%,豇豆品质得到提升,亩均收益提高约6000元左右。

据了解,目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敌与授粉昆虫创新团队繁育基地共饲养明小花蝽、微小花蝽、南方小花蝽和东亚小花蝽等4种小花蝽。

在三亚市崖州区临高新村罩笼试验发现,南方小花蝽对豇豆蓟马的田间控制效果相对较好,释放两次后,每株蓟马数量控制在10头以内。同样,在三亚市天涯区槟榔村棹耀生态农业公司基地示范试验时,释放小花蝽后,豇豆蓟马虫口数量迅速下降,虫口减退率达到75%以上,平均每株豇豆上的蓟马数量控制在3至5头以内,减施化学农药达50%以上。而且,天敌昆虫防治区豇豆长势更好,开花和结荚期更长,未发现豇豆黑尖现象,豇豆品质未受影响。相反,采用化学防治区域的豇豆黑尖现象比较普遍,豇豆品质也受影响。由此表明,南方小花蝽对豇豆蓟马具有显著控制作用,天敌昆虫防控效果显著优于化学防治。

豇豆是海南“三棵菜”之一,也是三亚冬季瓜菜主要种植品种,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之一,蓟马的防控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收入。“我们初步确定南方小花蝽适宜在热带地区用于防治豇豆蓟马,下一步,将以南方小花蝽为主进行田间示范推广。”郑礼说。同时,他们会进一步优化防控技术,将小花蝽应用于豇豆种植,保护豇豆产业绿色发展。

为提高豇豆病虫害防治效果,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豇豆种植主产区试点推广“防虫网+”技术。“从目前的试验来看,‘防虫网+天敌昆虫’技术为三亚市豇豆综合控害防治提供样板和示范。”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三亚将以点带面,推广“防虫网+”技术,确保豇豆生产质量安全。(利声富)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资源

课程

上海新增一名本地确诊病例